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巴县坚持“开门教育”,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决问题,积极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实绩,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感受到温度。
镇巴县住建局接到群众反映,河西路未设置休息座椅,周边居民休闲锻炼只能自带板凳。接到反映后,县住建局市政站根据实际情况在道路主干道两侧、健身步道及全县其他合理地段设置便民座椅,累计在河西路和黑虎梁苗坛共安装长条石凳22个,翻新更换木质座椅12个,为周边群众健身锻炼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居民齐某感慨道:“以前想找个地方坐一下都难,现在好了,有了石凳,我们出门散步聊天就有了好去处!”
在“开门教育”推进过程中,镇巴县残联坚持“转作风、优服务”,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困难残疾人家庭40余户。同时,针对没有残疾证的群众,精心搭建“融爱之家”辅具共享综合服务平台和10个助残就业驿站,极大地满足他们短期使用辅助器具的需求,有效减轻经济压力。今年以来,全县120余户残疾人家庭实现无障碍改造、251件辅助器具精准配发,累计服务周边群众1500余人次。
今年5月以来,镇巴兴隆镇灵济村连续高温干旱,为切实解决群众用水难题,做好抗干旱保民生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张娟能带领村两委干部迅速行动、积极摸排,在寻找到新水源后,张娟能自费4000多元修建蓄水池,成功将山泉水引入村民生活用水管网,确保干旱季节也能稳定供水。“看到清水流进来,心头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张娟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主动摸排发现问题到积极作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充分彰显了“开门教育”的成效。
镇巴“开门教育”,叩开了连接干群的“心门”,办结了群众期盼的实事。截至目前,全县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452件,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