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镇各驻村工作队始终将帮扶工作牢牢记在心里、握在手中、扛在肩上,与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四聚焦”真抓实干强帮扶,尽心尽力解民忧。
聚焦组织建设,建设乡村振兴“大本营”。各定点帮扶单位紧扣镇域发展需求和岗位实际,精心选派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深入一线驻村帮扶。省发改宣教中心主任戴勇亲自带领相关人员前往镇巴县丁木坝村,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调研,进一步提升定点帮扶工作成效。通过比武练兵、入户走访等方式,提升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同时,完善日常管理约束机制,健全驻村工作队考勤等制度,建立履职督查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乡村振兴主力军,夯实乡村建设的“大本营”。
聚焦产业发展,搭建乡村发展“支撑柱”。为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围绕镇域“4+X”特色产业布局,青水镇统筹各村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并确定主导产业。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思路,青水镇组织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外出学习经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各驻村工作队在传授学习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宣传优势,当好农产品的“宣传员”和“推荐官”,助力地域农产品“走出去”。仁和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以养殖业为主导的产业。为构建“养+销”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文旅产业发展,2024年县后坪林场驻村工作队协助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30万元,计划实施镇巴县青水镇仁和村露营基地民宿建设项目。同时,在成熟的养蜂产业基础上,争取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完成蜂蜜加工项目,增强产业富民能力。
聚焦联农带农,连起增收致富“输血管”。各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逐一深入实地走访农户,发挥组织优势,广泛动员本单位及同事参与消费帮扶,以买代帮,助力困难群众增收。镇巴县档案馆为帮助向家坪村手艺残疾人董伟重拾生活信心,一次性采购手工扫把220个,消费帮扶3300元。截至6月21日,各驻村工作队合计消费帮扶34.72487万元,连通了增收致富的“输血管”。下一步,将继续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聚焦民生小事,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5月中旬,县救助站驻村工作队为解决村域留守老人看病、理发不便的问题,邀请县中医院大夫及爱心理发师开展“健康义诊”及“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活动。6月,儿童节来临之际,县救助站配合县民政局、县慈善协会、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在青水镇九年制学校开展“童心筑梦爱暖明天”庆“六一”主题活动,发放慰问品110份,价值26000元。县救助站驻村第一书记冯友芳表示:“送医、理发,这些看似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最实在的事。能不能干?一定可以。”汉中市中院驻村工作队联系爱心企业为朱家岭村儿童送去书包47个,价值3600元。
“踏实走好每一段山路,努力办好每一件实事,原来这么充实。”汉中市中院驻村第一书记王伟感慨地说。驻村不仅是驻在村里,更是驻进了百姓的心里,他们是村干部的“好老师”、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基层政策的“讲解员”、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在每个角色中都用心践行着初心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