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巴山镇紧扣“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新“院坝会+”模式,将防汛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各村(社区)通过“拉家常”式宣讲、沉浸式演练、网格化服务,构建起“干群同心、上下联动”的防汛宣传新格局,让“小庭院”成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阵地”。
院坝课堂开讲,防汛知识入脑入心。在村文化广场,镇应急工作人员手持“防汛知识口袋书”,结合本地地形地貌和历年汛情,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暴雨预警信号、山洪避险要点等知识。“遇到洪水千万别慌,要往两侧山坡跑,千万不能顺着河道跑!”村民们围坐一圈,边听边学,不时提问互动。
网格联动巡查,隐患排查精准到位。巴山镇带着网格员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表”进行逐户走访,重点查看地质灾害点、低洼院落等风险区域,通过“雨前拉网查、雨中重点盯、雨后回头看”机制,排查隐患并及时整改到位。线上线下双预警:除传统“村村响”广播外,各村(社区)建立“防汛应急微信群”,实时推送气象预警、道路管制等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特殊群体包联制: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落实帮扶责任人,发放“防汛联系卡”,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文明实践赋能,长效机制守护平安。巴山镇将防汛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宣传—排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在鹿池村,志愿者结合“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引导群众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畅通排水通道;在活水社区,党员干部带头签订《防汛安全承诺书》,承诺“关键时刻冲在前、守得住”。
如今,在巴山镇的每个角落,防汛意识已如春雨般浸润人心。“院坝会+”模式织就的防汛宣传“防护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带,更是干群同心的连心桥。未来,巴山镇将持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拧紧防汛责任链条,让这张“防护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守护着巴山百姓在每一个汛期里,都能安享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