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新闻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事关“两个毫不动摇”的坚持和落实,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但也必须看到,随着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推进,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增大,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展预期,必须依靠法治手段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发展梗阻。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七项立法修法任务,其中就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治思维和制度安排为民营经济“护航”。

只有持续推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协作共进,才能形成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格局,进一步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只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各项权益的保护,才能充分鼓舞民企信心,挖掘其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促进法回应各方关切,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从公平竞争、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规定。这些内容成为法律制度后,就具有了稳定性和刚性约束,将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条款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和发展动力。要加快形成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支撑的法律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让民营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来不缺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以高水平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创新源泉一定能够充分涌流,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一定会充分迸发,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新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