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新闻

“多跑几个国家,多签几笔订单”(经济新方位·外贸一线见闻)

裁剪师熟练操控设备,伴随精准切割,一片片布料整齐落下;缝纫工手指如飞,细密针脚在布料间灵巧游走,一件件服装迅速成形……夜幕降临,记者来到山东夏津经济开发区费特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依然一派忙碌景象。

这批服装通过质检后,经折叠、包装、挂牌,将发往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公司负责人田春丽说,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有美国客户前来咨询,“现在我们的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订单排到了9月份。手握订单,心中不慌,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前些日子,面对美滥施关税的情况,费特制衣比多年前从容许多。田春丽心中有两份底气。

第一份底气源于新市场的“破冰”。

费特制衣是一家以婴童服装为主的针织类服装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公司最大的市场,我们和当地许多品牌都有合作,美国订单一度占到公司出口总额的95%以上。”田春丽说。

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客户缩减中国的市场份额,一些品牌设在国内的办事处相继撤离。公司出口受影响,订单量陡然下降。费特制衣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求变、着手突围。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们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其他市场,寻求多元、稳定的贸易渠道。”田春丽介绍,2019年起,公司开始频繁参加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纺织品展会,推介产品,“有时候语言不通,我们就用翻译软件和客户交流,靠产品质量和诚意拿下不少订单。”

积极出海突围,市场开拓见成效。2023年,公司一半以上产品销往除美国以外的新市场;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对美出口额34万元,占比下降到10%以内。

第二份底气来自科技创新与降本增效。

好产品才能赢得新市场。近年来,公司聚焦科技攻关,创新加工工艺,用传统纯涤纶材料加工制成宝宝棉面料产品,有良好的抗菌、防臭、耐脏效果,受到各大市场欢迎,附加值也大幅提高。

田春丽介绍,公司还通过智能化改造建立起了敏捷制造、柔性生产的供应链,实现从订单分解到工序排程的全流程管理,可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产能负荷及工艺参数,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山东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像费特制衣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琳琛建议,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市场开拓,让市场构成更加多元,壮大跨境电商新业态,构建国际营销体系;另一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价值链高端。“政策支持上,强化风险防控,比如建设出口预警平台,提升企业应变与合规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张琳琛说。

面向未来,田春丽心中有两份期待。

“一是希望产品能更多进入国内市场。”前不久,夏津县组织纺织企业组团到上海参与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田春丽结识了几名国内客商,计划后续开展合作。“二是想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完成公司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市场‘破冰’。”田春丽说,“下半年,我准备多跑几个国家,多签几笔订单。”

【编辑点评】与其等待,不如改变——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越来越多外贸企业选择朝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没有怨天尤人,决不坐以待毙。

新市场找机遇,马不停蹄参加展销会、博览会,拿着翻译软件向外国客商推销产品、谋求合作;提升自身实力,为研发创新买单,花大力气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链数智化水平……经营企业不易,这样的执着与韧劲令人钦佩。

“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万千企业的这份定力,定会让未必平坦的前行之路,走得更加从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