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你们啊!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村民陈自建激动地握着庄房村支书汪勇的手说。陈自建一大清早就为庄房村党支部送来一面锦旗。询问原因才得知,他常年不在家,其姐姐在庄房安置点居住。因老人年过八旬,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庄房村干部在日常走访工作中了解其特殊情况,将其列为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去年12月份,天降大雪,村干部在发现老人走失后,第一时间发动包村干部、庄房村全体干部及县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寻找,最后在老人的原住处找到老人,并安全送回家中。
仁村镇下辖4村1社区2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221户 7835人。按照网格精细化管理要求共分为24个一级网格及197个二级网格,共221名网格员开展日常排查工作。我镇立足实际、科学划分网格服务管理区域,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域清晰、归属明确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逐步发挥“红色服务联盟”的战斗堡垒作用。
以“聚心”强化党建管理,拧成一股绳
随着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农村下沉,镇村作为政府治理的末端神经,在管理服务、凝聚群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一方面把握“共治”强抓手,坚持党建为引领,打造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围绕“共建”做文章,积极组织和协调辖区党员、热心群众等参与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30余次,累计参与干部群众700余人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拓展服务范围。
以“贴心”提高社区服务,织好一张服务网
以“多网合一,全员参与”的工作形式,把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群众的“零距离”服务。通过专业培训,组建一支相对固定、专业化的“网格+”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充分激活机关干部、党员骨干、村民代表等力量,积极吸收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乐于服务的乡贤、志愿者参与到“网格+”服务中来,将“满盘沙”变成“一盘棋”,实现政策宣传、帮办代办、环境治理、矛盾调解、安全维稳等多项服务“一网统筹”“一员多能”的网格服务体系,让“小网格”实现基层治理“大提升”,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以“暖心”提高服务质量,搭建一座“连心桥
本着谋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原则,我们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架起了镇村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线上建立便民服务微信群,为群众搭建起“掌上家园”,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线下搭建“议事平台”,凝聚民心民力。针对部分老年人对手机、互联网使用不熟练的问题,设置群众接待室,收集社情民意,同时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从“解民忧”的“点”入手,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居民满意。今年以来,仁村镇充分清理街道闲置地,硬化地面,划定停车位91个,解决了集镇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在西院坝投入7万元建一大棚,集中存放老人农用家具、柴草,解决了集中安置点环境整治难问题;开展65岁以上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活动,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水平、改善辖区群众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借鉴以往的经验,把居民最急、最盼的问题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确保“解民忧”工作质量。截至目前,已经办理解决了60余件群众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