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中,镇巴县渔渡镇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全力推进“五个聚焦”,在村庄规划、示范创建、人居环境、产业提升及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成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村庄规划,绘制和美乡村画卷。渔渡镇深刻认识到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从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科学布局。注重民主参与,召开村民院坝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了解村民需求与愿望,确保村庄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该镇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构建美丽乡村框架。针对8个村和2个社区的不同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编制高规格、实用性强的村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力求将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同时注重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优化,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加快绘就“千年南乡、活力渔渡”新画卷,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聚焦示范创建,树立乡村振兴标杆。渔渡镇将示范创建作为推动“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统筹开展“勤劳双手家园活动”和各类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显示度高、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的示范典型,点线面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加快和美乡村与美丽田园、美丽生态廊道、美丽公路等统筹贯通、联为一体。
对标省级、市级示范标准,特别是五个一票否决和三个100%核心指标,明确责任分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争创省、市级示范标准。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村1个,今年计划建成市级重点村1个,为周边提升村树立标杆和典范。
聚焦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渔渡镇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把增进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软硬兼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年初以来,已改造卫生厕所42座、建设垃圾分类亭5处、硬化入户路18公里、安装照明设施70处,垃圾治理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处置体系。
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厘清政府干和村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村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让村民成为环境整治的“主人翁”,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天蓝、地净、山绿、水清成为渔渡乡村最亮眼的标识,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聚焦产业提升,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渔渡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这根“实心柱”,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能。推动茶叶、畜禽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基础产业扩规提质。培育蚕桑、生物颗粒燃料、小杂果、土蜂蜜、艾草等特色产业,打造羊肚菌、牛肉食品、艾草、生物质燃料四条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格局的形成。
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深化农业农村投资集成改革。积极探索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利用资产租赁、居间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开展合作,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持续增收。目前,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62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7200元,同比增长10.5%,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聚焦乡村治理,促进农村和谐有序。渔渡镇深知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运用多种机制加强乡村治理,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开展院坝会、红黑榜、积分制、庭院制、门前“五包”等活动,引导群众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构建农村传统文化效能评价体系,树牢崇德向善风向标。在文化场所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中融入乡土特色、体现农民需求,变硬性推广为潜移默化,变“文化下乡”为“扎根在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发挥“一约五会”的作用,开展滥办酒席、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渔渡镇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持之以恒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加坚实的力量。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