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乡镇动态

青水镇:破陋习树新风,绘就青水文明新画卷

乡村振兴,如参天大树拔节生长,离不开乡风文明这股深厚的滋养之力;文明乡风的塑造,恰似破冰之举,关键在于移风易俗这场破旧立新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青水镇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党委政府倡导、村民自治推动”的原则,聚焦“一约五会”工作机制,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勇破民生难题,精心培育文明乡风,实现了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习俗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的华丽转变。

立规明约,制度护航,文明乡风“步步坚实”。“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乡村之美、美在文明,民风之正、正于乡约。治理陈规陋习,既需破除旧习,更要树立新规,须触及思想根源,以制度构建新风正气之基石。为此,青水镇精心制定并印发一系列专项工作方案,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纳民意,细化婚丧事宜办理流程,初步建立起覆盖全面、执行有力的移风易俗制度体系,形成“上下齐心同思想、工作机制皆健全、组织推进有力量”的治理格局,有序、有力、长效地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正如青水镇营盘社区党支部书记周路在移风易俗宣讲中所言:“遏制高额彩礼,从家庭来说是对婚姻的尊重,从乡村建设的角度讲,也是咱们建设文明乡村的重要内容。”为促使文明风尚由“干部带头示范”迈向“群众自觉践行”,营盘社区积极修订村规民约,广泛倾听村民意见,将反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理念纳入制度规范。同时,秉持“易记、管用”原则,采用顺口溜、三字经、五字诀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提炼条款内容,并通过公告张贴、入户宣讲、喷绘墙绘等多元方式广泛宣传,增强群众对文明新风的认知和认同感。

营造氛围,示范引领,文明理念“声声入耳”。“党员干部作表率,群众跟到把风转,村规民约记心上,共同监督守规章……”这首由青水群众自编自唱的“治风”民谣,如春风拂过乡村角落,吹进了千家万户。自“治风”行动启动以来,青水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移风易俗主题宣讲,通过线上平台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同步宣传孝老爱亲、厚养薄葬、勤俭持家等先进典型事例。在各村设立“善行义举榜”公示栏,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行。

与此同时,青水镇充分凝聚乡贤力量,发挥辖区“支客师”的人脉优势与群众威望,将其转化为移风易俗“宣传员”“监督员”,在红白事操办前主动与主家对接,明确村规民约的具体要求并进行报备管理。此外,通过县级主流媒体平台宣传镇域内改革创新举措,有力助推了文明新风的传播与传统习俗的革新。更为关键的是,青水镇将“治风”工作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强化驻村干部、基层党员的责任担当,在移风易俗中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攀比炫耀等不良风气,真正以实干赢得群众信赖,以真情凝聚基层力量,助力形成精神富足的乡村新风貌。

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敦风化俗“招招给力”。“当前大操大办婚丧喜事、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有所抬头,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就是要想办法扭转这种不良倾向。”在营盘社区,一场主题为“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村民议事会正在热烈召开。会议上,村“两委”成员、乡贤能人、村民代表踊跃发言,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倡导群众监督举报。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同时,鼓励群众主动举报违规操办酒席的行为,防止“异地办”、“偷着办”等现象发生,由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劝导处理,并动员亲属、邻里共同制止。

二是惩戒方式多管齐下。强化刚性约束,针对滥办酒席行为,从申报程序、参与人员到处置方式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对违规活动中的总管、支客、厨师、乐队等人员进行实名记录,并在社区范围内实施活动限制。

三是柔性治理树立标杆。针对高额彩礼、婚丧攀比等传统陋习,青水镇创新设立“解忧茶室”,邀请乡贤、道德模范等组成调解小组,以“一杯茶、一席话”的方式开展情与理交融的劝导,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风俗转变与理念升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文明乡风更需久久为功。青水镇将继续遵循系统治理、协同推进、持之以恒的原则,积极探寻更多契合本地实际的治理路径与创新机制,让文明新风在乡村沃壤中深深扎根、繁茂生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水智慧”、展现“青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