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渔渡镇严格遵照《镇巴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管理和鼓励激励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秉持“平稳有序、无缝衔接、高效接力”原则,顺利完成驻村干部新一轮轮换工作,确保帮扶力量在乡村持续扎根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且持久的动能。
“传”经验:清单式移交,家底摸清无遗漏。“贺书记,这家是监测户,家里共有7个人,纳入监测帮扶是因为前年7月份连续强降雨导致房屋受损纳入的,目前房屋已得到修缮,房屋安全风险也消除了,但仍是村里的重点关注对象,不仅要帮他在生猪养殖销售方面出谋划策,更得常上门走访交流……”清晨的长滩河村,薄雾尚未散尽,原驻村第一书记王帮斌已带着新任第一书记贺鹏踏上走访之路,重点走访监测户、已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耐心征求群众对村级工作及村“两委”换届的意见建议,手中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每一页都清晰标注着村民家庭情况、政策落实节点及需重点关注的细节。
一周时间里,王帮斌带领贺鹏完成全村重点户全覆盖回访,逐户拆解帮扶政策落实细节,让贺鹏精准掌握了全村97户已脱贫户、14户监测对象的动态底数。“跟着老王书记走一圈,村里的情况摸透了,心里踏实多了。”贺鹏感慨道。
为破解新队员“情况不熟、业务生疏”的难题,渔渡镇专门召开轮换工作专题部署会,以“清单式”辅导明确交接核心要点。离任队员、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联动发力,通过“入户走访教学”“驻村笔记移交”等方式,围绕政策落实、村情民情、产业布局等关键领域开展“手把手”传帮带。截至目前,全镇新老队员已联合走访群众324户,移交驻村工作笔记5份,明确交办事项10件,实现经验传递“零遗漏”。
“帮”实战:双导师引路,攻坚一线快上手。从平坝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南乡社区00后新任驻村工作队员王岩初到岗位时内心忐忑,不知工作该从何处切入。为帮助新队员快速融入群众、进入角色,渔渡镇创新实行“一党员一干部”“双导师”制度,为每名新队员配备一名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威望高的老党员和一名工作资历深、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领新队员开展入户“敲门行动”,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方法。
在南乡社区,新任驻村队员王岩在驻村第一书记丁维强带领下深入每个楼栋单元、搬迁户家中与他们交谈,迅速摸清掌握搬迁户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协调帮扶单位,为南乡社区建起电动车充电桩、在每个楼栋安装了监控设施,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此外,渔渡镇推行“包联领导+新队员”“老队员+新队员”结对机制,聚焦巩固衔接、农业农村年度重点任务,带领新轮换队员全程参与防汛抗旱、矛盾纠纷化解、产业发展等实战工作。通过现场实操、复盘总结的方式,帮助新队员厘清工作思路,推动重点任务“快上手、真落实”。轮换以来,在结对机制助力下,全镇新驻村干部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件。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还主动与新队员交心谈心,详细了解其家庭、身体状况,及时解决住宿、通勤等实际困难,让新队员能够轻装上阵。
“带”感情:一线传责任,民心接力有温度。近期,由于连续降雨导致防汛压力陡增,花果村的防汛入户排查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离任驻村第一书记汪洋带着新任第一书记栾静挨家挨户走访,走到村民汪乾奎家时,他主动介绍:“老汪,这是咱们村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栾静,下次防汛转移由他负责,他跟我一样,都是为大伙办实事的,你们可得好好配合他!”排查中,栾静认真记录隐患位置、群众诉求,汪洋在一旁补充细节,从紧急转移路线到安置点注意事项,手把手传授汛期群众转移安置关键要点。看到这一幕,村民们纷纷点赞:“老队员放心走,新队员我们信得过!人换了,但办实事的劲头没换!”
花果村的防汛现场,正是渔渡镇新老驻村干部一线担当、接力奋进的生动写照。入汛以来,全镇驻村工作队新老同心、紧密协作,共同投身隐患排查、人员转移等关键任务:老队员发挥“活地图”优势,带着新队员踏遍每一处风险点,将防汛经验倾囊相授;新队员主动融入、严谨履职,以细致台账推动排查更精准、预案更周密。从地质灾害预警到隐患点全面排查,新老力量交织的身影遍布全镇各个角落。他们以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筑牢防线,用“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传递着“有人管、有人帮”的安心力量,为乡村振兴筑牢安全屏障。
下一步,镇巴县渔渡镇将持续精准施策,从精细日常管理、强化履职监督、深化关心关爱等多方面发力,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建设,不断激发驻村帮扶新效能,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