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村镇历经多届党委、政府接续奋斗,青花椒、小杂果产业已逐步成长为全镇支柱产业。当前我们已具备规模化种植基础和初级产品体系,但在延链补链、构建真正竞争优势方面仍需突破。建议2026年产业项目谋划应更加聚焦品牌绿色化、加工营销一体化、数字赋能等新方向,积极拥抱新业态、新领域!”在仁村镇2026年项目谋划座谈会上,镇人大代表、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郝明全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经营主体的热烈掌声。
近年来,仁村镇人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项目谋划阶段:代表座谈,建言精准化。为确保项目谋划科学精准、切实带动群众增收,镇人大积极组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座谈,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代表们与各村(社区)及项目负责人深入互动,碰撞思路、凝聚共识,涌现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金点子”,推动形成了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五个农业”要素齐全、联农带农与经济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项目遴选阶段:代表票决,决策民主化。项目选择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群众获得感。镇人大对征集项目进行多轮筛选,形成候选项目清单,提交镇人代会投票表决,确保民生实事反映民心所向。对票决确定的项目,镇人大实施重点监督、跟踪检查,推动项目当年落地、当年见效。2025年,该镇从5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票决出4个,涵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升级等多类别。截至目前,3个项目已建成投运,1个即将竣工,全面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项目实施阶段:代表带头,引领实战化。人大代表积极探寻乡村发展新路径、开辟产业新赛道,在产业发展一线担当作为、率先示范。镇代表赵勇发展林下魔芋种植,成功打造县级示范样板基地;镇代表甘立强打造的“甘家梁”品牌优质水果,在线上市场供不应求;镇代表钟运伟林下种植天麻近300亩,年产值突破150万元。这些代表不仅自身创业成功,更发挥“领头雁”效应,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项目投用阶段:代表视察,监督闭环化。为确保重点项目真正落地见效,镇人大强化监督职能,推动民生实事高效运转。镇人大主席团每年组织县镇两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不少于2次,全面掌握重点项目进展与成效,开展项目评议,交办督办代表意见,确保每一个项目权责清晰、管护到位、长效运行。
仁村镇人大通过充分调动代表积极性、发挥专业能力,在项目全周期中深度参与,实现了支持与监督的良性互动,为镇域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