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预警信息及时更新提醒,风险点前干群联手排查隐患,安置点内生活物资一应俱全……进入汛期以来,青水镇党员干部奔走在防汛一线,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青水镇党委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镇100余名镇村干部闻“汛”而动,组建10支防汛应急分队,全面落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
预警叫应:防汛信息“不漏一人”。“各位村民,今天下午到夜间有强降雨过程,请大家做好防范准备。”在青水的各居民微信群里,这样的预警信息不断动态更新着。镇防汛指挥部建立起“镇-村-组-点”四级预警传递机制,通过微信群、应急广播、入户通知等方式,确保气象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个网格、每个地灾点、每户群众。
“镇村干部对独居老人、困难群众必须上门告知,确保预警信息‘不漏一人’。”青水镇党委政府对全体干部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对全镇各地质灾害点和风险点均落实专人24小时巡查盯守,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排查防范:风险隐患“清仓见底”。“张阿姨,您家屋后的排水沟我们已清理好了,这几天下雨不用担心了。”天刚蒙蒙亮,青水镇党员干部就已奔赴各自责任区,开展拉网式排查。汛期以来,青水镇组织镇村干部累计开展排查1000余人次,对群众房前屋后、地灾点、风险点、沟口、河道、道路等重点区域实行“每日两巡查”制度,以脚步丈量取得了汛期以来安全事故零发生的优秀成绩。
在仁和村,镇村干部帮助五保户李大爷疏通了屋旁排水沟;在皮窝铺村,应急分队提前对危险道路设置警示标志并实行交通管制;在丁木坝村,联村干部为困难群众送去防汛和生活物资……“全镇储备编织袋520条、救生衣138件、应急照明设备220余只(台),其他物资也均储备到位、管理有序。青水镇还与本地商签订应急物资供应协议,确保应急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撤离安置:严管厚爱“双向奔赴”。“多亏你们帮我转移到安置点,这里吃住都方便,比在家里踏实多了。”在向家坪村,70多岁的王大爷握着包村干部的手连声道谢。
青水镇坚持“应撤尽撤、应撤必撤”原则,根据雨情变化动态调整撤离范围。对于分散安置群众,落实“一人一档案”管理,镇村干部每日走访了解撤离安置情况和生活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按照“六有”标准齐全人员设施配备,并严格执行出入报备制度,每日下午5点定时清点人员,确保撤离群众不私自返回。考虑到群众实际需求,对确需回家喂养牲畜、处理急事的群众,青水镇安排干部开展‘一对一’陪同服务,既保障安全,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应急处突:抢险救援“分秒必争”。在连续强降雨影响下,青水镇村组道路陆续出险落石和塌方,部分房屋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受损问题,群众不但出行受阻,生产生活也存在安全隐患。青水镇立足全局,对全镇12台挖掘机、装载机实行分散部署、统一调度,确保突发险情时第一时间投入抢险。镇村应急分队不间断开展安全巡查,并发动群众共同预警灾情和灵通信息。对于群众房屋受损、基础设施毁坏等情况,坚持“先撤人、后保物”原则,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交通障碍隐患,坚持30分钟处置原则,及时到场设置警示标志,组织人工和工程机械开展清理,用执行力确保群众满意度。
风雨见证初心,担当彰显情怀。青水镇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