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乡镇动态

青水镇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出实招

在《镇巴县“134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框架下,青水镇立足镇域实际,以“预警核实、兜底暖心、多元帮扶”为核心,构建“政策保障+政企协作+慈善参与+网络救助”四维救助体系,提升了防返贫监测帮扶的“力度”和“温度”,切实筑牢群众生活保障底线。

动态预警先行,把准返贫“脉搏”。青水镇参照省级监测线年度调整机制,落实预警核实机制,通过部门每周推送的医疗、民政、残联、人社等数据,围绕“三保障”、饮水安全和就业信息,精准捕捉群众潜在返贫风险;尤其针对“因病致贫”这一关键痛点,在“住院费用预估较大提前介入”机制下,当群众在医院就诊时,镇村干部第一时间介入,精准核实户情,结合实际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避免群众因“垫付压力大”“报销滞后”陷入困境,真正实现“风险早发现、帮扶早介入”。本年度六月,村民张某某因病住院,得益于此项工作的开展,最终医疗总费用66010.36元,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多重报销后,个人仅承担4829.69元。同时为该户落实就业帮扶等政策,从风险预警到政策落地,切实减轻家庭困难。截至当前,青水镇共核实预警信息83条,纳入监测户2户,全部落实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政策兜底筑基,守住民生“底线”。作为防返贫的“基本盘”,青水镇严格落实镇巴县“1341”机制中的政策兜底举措,对监测户中的低保家庭,精准落实城乡居民医保50%代缴、住院报销比例上浮等医保倾斜政策;对因病或其他因素导致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简化临时救助申请流程,推行“村级初审+镇级快批”,确保救助金及时直达群众账户;同时,针对监测户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累计帮扶监测户58户,制定帮扶措施362条,将政策兜底覆盖群众生活各环节。

政企协同发力,拓宽防返贫“路径”。为破解“单一政策覆盖有限”的难题,镇巴县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联合保险公司落地“防返贫保”项目。防返贫保的申报对象主要考虑因病、因意外事故导致住院治疗自付费用较大的户,有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含监测户)、低收入农户,群众无需缴纳保费。截至目前,青水镇摸底上报4户因病花费较大户,积极填补医保报销后的费用缺口,促进“保险+帮扶”成为防返贫的重要补充。

社会力量补位,注入帮扶“暖流”。青水镇充分激活社会救助“毛细血管”,一方面主动对接镇巴县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开展“靶向式”救助,针对重病监测户,协助申请医疗救助补贴缓解家庭负担,申请救灾物资化解灾情风险,开展实用的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提升自救能力;另一方面,引导有需求的家庭借助“水滴筹”“轻松筹”等正规网络公益平台发起求助,镇村干部主动协助完善求助材料、核实信息真实性、实施公益捐款,通过“线上众筹+线下转发”扩大帮扶覆盖面。此前青水镇脱贫户熊某某户,本人因意外事故,需大额手术费,通过“水滴筹”平台短时间内筹集善款4万余元,极大缓解了治疗压力,让“指尖公益”成为防返贫的“应急补给站”。

“救助+慈善”融合,打造服务“一站式”。为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青水镇各村(社区)设立了“防返贫监测帮扶综合服务窗口”,整合政策咨询、救助申请等功能,村级主动对接群众提交材料,同步办理医保报销查询、临时救助申请,让“综合服务”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

从数据预警的“精准识别”,到政策保障、政企协作、慈善参与、网络救助的“多元发力”,再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青水镇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响应快、帮扶实的防返贫监测帮扶网,通过执行,努力推动覆盖更广的、更稳定的、可持续的、补贴力度更大的、更普惠的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