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

    6107280000/2022-000382
  •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28日 09:42
  • 来源:

  • 发文机构:

    县政府办
  • 内容概述: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4日在镇巴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镇巴县代县长  贾晓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新时代镇巴追赶超越中殊为重要的一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了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亲临镇巴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给了我们最大鼓舞、最大动力。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县人民倍增信心、倍添干劲!

2021年,是新时代镇巴追赶超越中发展精彩的一年。我们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扬优势、补短板、破难题、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双位增长,多项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财政管理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多项工作获得省市表彰,跑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镇巴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2021年,是新时代镇巴追赶超越中极其不易的一年。镇巴遭受22轮降雨和“9.9”大河口大型山体滑坡灾害,全县上下闻令而动、连续奋战,争分夺秒抗洪抢险救灾,及时转移撤离群众3.2万人次,维修和重建房屋683户,抢通道路160条、饮水工程822处,启动滑坡隐患治理9处,电力通讯和公共设施全部恢复。面对重大灾害,我们大力发扬“扛牢使命、敢于担当、守土尽责、冲锋在前、不怕苦累、不怕疲劳”的作风,把各项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交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分答卷!

一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实现生产总值94.7亿元,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增长16.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22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9519万元,同口径增长6.5%。

  (一)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推行“12345”防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八查十二问”,累计纳入“三类人群”1464户4793人,消除风险628户2243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健康扶贫经验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全面推进“五大振兴”,投入资金4.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项目662个,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百千”三年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到镇巴观摩学习。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滚动储备、接替有序、压茬推进,深入挖掘生态、资源、文化等优势,谋划重大项目801个,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1.9亿元、债券资金3.7亿元。落实专班推动、节点推进、团队服务等制度,抓牢季度重点项目“四个一批”活动,抓实资金、土地、审批、环境“四重保障”,7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占年计划的105%。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等一揽子制度政策,成立上海、深圳招商联络站,组建招商专班和小分队,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引资到位69.7亿元,增长79.6%。

  (三)产业发展质效提升。粮油产量保持稳定,“4+X”产业持续提升,培育龙头企业4家,认证绿色和有机产品6个,镇巴毛尖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二产增加值增长16.6%,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4%、增加值增长23.3%,均居全市第一;完成重点工业项目投资10.3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陕镇页1井”完成压裂试采。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工业类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和10.5%。实施旅游突破年和服务业倍增行动,渔渡风景区创成3A景区,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5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3%。

  (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10国道县城过境段、简永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星子山隧道及引线工程加快建设,新建通组路157.6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25.8公里。提升安全饮水工程38处,改造县城供水管网8.5公里、排污管网2.8公里。新增5G基站72个,新建10千伏线路48公里,改造低压电网192公里。启动“4111”三年行动,开工项目42个、建成投用37个;实施集镇项目48个,完成投资3.8亿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9天,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生态环境指标稳居省市前列。扎实开展“亲商助企”“助商稳企”行动,新增减税降费1538万元,培育“五上”企业28户、市场主体1714个;下放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212项,行政审批服务改革路径入选全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五)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投放创业担保贷款3643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347人。“双减”工作稳步实施,镇巴通州实验学校、职业中学等22个校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000个,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九连升”。县医院医技综合楼、中医院康养中心投入运营,医保、养老、社保、低保、安置优抚等政策全面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0%左右,改扩建敬老院3个,新建农村幸福院8个、日间照料中心13个。镇巴成年组获得市七运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历史佳绩。建成文化分馆20个,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60场次,县融媒体中心荣获新华社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奖。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4万剂次,实现零输入、零感染;组织72名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和100万元防疫物资驰援西安,彰显了镇巴干部群众的战疫担当。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安、食药监管等工作,守住了安全发展底线。

  (六)自身建设从严从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学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各级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有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全面接受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畅通民情民意,多渠道回应群众关切。深入开展“明责、践诺、结果”主题作风整训,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促进了政府工作加快落地落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严格执行换届纪律,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成绩的取得,为第十八届县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始终秉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抓落实”的工作理念,锚定蓝图,久久为功,干成了一批大事,做成了一批难事,办成了一批实事,镇巴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决战决胜,深贫堡垒全面攻克,彰显镇巴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尽锐出战,中国能建集团、江苏省通州区、省发改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委宣传部、西安经开区和阎良区等单位真帮实扶,合力攻克深度贫困,累计减贫63824人,1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实现整县摘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获得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五连优”,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新民风建设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淬炼,镇巴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广大干部得到锻炼和成长,为奋进“十四五”积蓄了智慧和力量。  

五年追赶超越,综合实力蝶变升级,圆梦全面小康。在加快追赶超越的激烈竞争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跑赢省市平均水平,取得市对县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八连优”,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荣誉90余项。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倍、1.4倍、1.8倍、1倍、1.4倍、1.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26:30.3:43.7调整为23.6:32.4:44;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49.1%提升到55.5%。

五年延链补链,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凸显镇巴特色。“4+X”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培育省级市级农业园区11个、龙头企业11家,新增绿色农产品30个,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获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3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8%。全域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创建3A景区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成果显著,进入全省创新型县序列。

五年建管并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绽放美丽颜值。实施交通项目290个,建设公路1039公里,西镇高速建成通车,西北旅游环线全线贯通,全县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1.3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76处、农田水利工程416处,投资额是前10年的总和。新建10千伏线路98公里,改造低压电网1078公里。实施巴山广场、立体停车库等城建项目60余个,引进社会资金5.4亿元,综合改造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通过复审,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打造重点镇6个,创建美丽乡村15个,城镇化率达到44.4%。森林覆盖率达到70.6%,县城空气质量年均优良天数超过350天,出境水质稳定达标,连续10年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

五年用心用情,民生福祉增添质感,守护人民幸福。城乡低保连续12年提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7年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实施校建项目112个,全县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教育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全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完成县中医院、妇保院搬迁,扩建了县医院和14所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创建为全省健康促进县。新建改建敬老院6个,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了1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微电影《守护》等镇巴故事传扬全国,继续保留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全县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15年获评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连续5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妇幼、老龄、粮食、人防、红会、残联、慈善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税务、金融、电力、通信、保险、气象、邮政、烟草、养老经办中心、公积金管理部、公路管理段等驻镇单位和驻镇部队始终支持县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迎大考、过大关、创大业,干得很辛苦也很充实,走得很艰难也很坚定,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也很振奋。这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各包联单位的倾力帮扶,更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镇官兵和驻镇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参与镇巴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十余年深深扎根镇巴,一心为民、倾情奉献的赵勇健同志、叶稳太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时期;是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镇巴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从发展机遇看,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一县一策”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聚力打造“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中国能建集团、江苏省通州区、省发改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接续帮扶镇巴。用好这些政策机遇,必将为镇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发展优势看,镇巴天蓝、地绿、水清,“三乡”文化魅力独特,页岩气有望实现量产,是加快发展的最好资源和显著优势。随着县城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十四五”时期建成通车,镇巴将成为北上西安、南下成渝的重要节点,区位条件显著改善。只要我们扬长补短、错位发展,完全可以实现更加有为的追赶超越。从发展动能看,经过全县上下多年不懈努力,全县经济始终运行在上升轨道,短板弱项持续补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更为难得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镇巴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汇聚了勇立潮头、再攀高峰的蓬勃力量,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决心创造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的新业绩、新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和县委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高效能治理为保障,把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紧扣生态经济示范县发展定位,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工业、生态文旅,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普惠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富裕、和谐、美丽、活力、幸福“五个镇巴”,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8%、6%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25年,全县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般水平以上,农民收入增速不低于脱贫县平均增速。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全力推进“六抓六促”:

(一)全力抓巩固、促衔接,夯实“五个镇巴”根基。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四个不摘”,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3595”工作思路,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一项机制”,做到工作目标、内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突出到人到户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三个转变”,做好政策举措、发展规划、工作体系、帮扶机制、考核机制“五个衔接”,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教育帮扶阳光助学、健康帮扶贴心惠民、兜底保障织网暖心、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美丽家园文明乡风、扶贫资产规范管理“九大提升行动”,强化三级书记主抓、党建引领推动、财政资金投入、驻村帮扶助力、督导考核促进“五大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二)全力抓产业、促升级,做强“五个镇巴”支撑。抢抓“一县一策”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食药产业。坚持“绿色循环、三产融合、科技支撑、品牌引领”,做优做强“4+X”特色产业,培育镇巴毛尖、镇巴腊肉、天麻等地标产品知名品牌,打造全国名优绿茶基地、镇巴腊肉地标产品示范区、全省中医药康养基地。以发展园区经济为主攻方向,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倍增。按照“一区多园”要求,盘活绿色产业园,建好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和建材工业园,规划建设页岩气产业园,打造一批1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全力争创省级特色专业园区,2025年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推动煤炭、锰矿等资源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有序发展,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以上。用好生态、文化、民俗资源,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坚持做特景区、做优环境、做新业态、做靓品牌,新创建3A景区1个、4A景区1至2个,规划建设5A景区,建成兴隆茶旅融合、黎坝生态田园、青水苗乡民俗等旅游特色名镇,完善旅游全要素,培育旅游新业态,持续做靓“世界天坑、民歌镇巴”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构建“345”服务业体系,实现服务业倍增。

(三)全力抓创新、促改革,激发“五个镇巴”动能。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念好“谋、跑、招、建、管”五字诀,规划建设重点项目237个,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深入对接秦创原等平台,大力推动校企、院企合作,支持文创园、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篇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发展数字经济,以产业发展、政府决策、乡村振兴为场景应用载体,推动县域“内循环”要素加速流动,畅通产业“外循环”精准供给路径,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推进政府量化决策,打造数字经济畅通县域内外循环先导区。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陈旧观念、突破惯性思维,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和弦共振。

(四)全力抓生态、促转化,守牢“五个镇巴”本底。坚持“护绿”为本,全面加强巴山生态保护,严格执行水、土、气“十条措施”,落实“林(山)长制”“河(湖)长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坚持“点绿”成金,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思路,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创出发展生态经济的“镇巴模式”,2025年绿色产值占生产总值的80%以上。坚持“增绿”添彩,实施绿化造林、森林抚育、生态修复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71.5%以上,一体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镇巴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五)全力抓建设、促融合,拓展“五个镇巴”空间。建成县城至陕川界高速公路、星子山隧道及引线工程,启动建设巴山通用机场,升级改造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完善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推进210国道县城至渔渡段改建、九阵至巴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实施“气化镇巴”工程,提升城镇“双供水”能力,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加快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服务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县城建设和“4111”三年行动,持续拓展空间、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打造“精致、秀美、特色”陕南山水园林县城;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大力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人口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

(六)全力抓民生、促共享,增添“五个镇巴”温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取得共同富裕新成效。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妥有序规范民办教育,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支持县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落实全面三孩政策,支持托育、养老等服务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医保、社保、救助、优抚等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加强应急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镇巴。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县政府工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底线思维”要求贯穿始终,使出拼抢机遇的劲头、拿出劈波斩浪的勇气、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推动镇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和11%左右。

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将狠抓八项任务:

(一)坚持巩固提升,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3万亩高标准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政策措施,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56.7万亩和9.7万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常态监测不断、帮扶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持续消除“三类人群”返贫致贫风险。用好涉农整合、巩固衔接等资金,支持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园和产业基地,实施农业产业重点项目21个,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加强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让更多低收入群体稳岗增收。落实教育、健康、兜底等帮扶政策,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苏陕协作、定点帮扶,确保资金投入、消费帮扶和人才交流力度持续加大。

全面完成灾后重建。3月底前危房重建户全部入住。治理大河口等地质灾害9处,修复县乡道路17条、村组道路21条、安全饮水工程822处,修复受损学校、医院用房及电力、通讯杆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恢复到灾前水平。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统筹提升脱贫村与原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三级公路20.6公里,新建一批自然村通组路和产业路,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50公里,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施集镇水质提升及水源防护工程38个,新建和改建农村安全供水水源345处,提升农村供水长效管护水平;新建10千伏线路28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48台,改造23个村的低压电网180公里。新建5G基站6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个。

(二)坚持稳中求进,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精准施策稳增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900人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以上。持续开展“亲商助企”“助商稳企”行动,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新培育“五上”企业25户。坚持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

大干快上抓项目。抓好产业发展、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项目谋划,全年储备项目达到270个。加强项目申报争取,到位中省项目资金增长35%以上。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0个,开工建设县城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巴山通用机场进场道路、省级农村生态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48个项目,加快推进镇巴腊肉全产业链等26个续建项目,建成投用星子山隧道及引线工程、敬老院改扩建等6个项目;坚持“五个季度”抓项目,实施项目前期工作集中交办,全周期提供项目建设服务,优先配置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80%以上、二季度达到100%,超额完成86.4亿元年度投资任务。

创新方式扩招商。强化市场理念和投行思维,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要素供给能力,改进考核激励机制,发挥上海、深圳招商联络站作用,面向大湾区、长三角、西成渝等地,常态化开展精准招商、循链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做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文章,重点引进“链主”企业和项目,全年引资到位70亿元以上。落实跟踪服务、全程代办等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服务,让项目招得来、落地快,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加强专业化和实战化培训,开展招商擂台比武,提升各级干部招商意识和能力。

(三)坚持绿色循环,奋力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新建茶园5000亩、改造低效茶园1万亩,生产茶叶5600吨;制定镇巴毛尖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完成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在西安建立镇巴毛尖品牌营销中心。建立中药材产业质量追溯和市场化交易体系,优化种子质量,建设标准基地,抓好中医药制剂、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等开发,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推动食药产业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推广大黄规范化栽培、标准化加工技术,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制定镇巴大黄、天麻有机栽培和加工操作规程,申报公共区域商标,认证有机中药材企业3家,加快企业落户入园,推动中药材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稳定发展生猪、白山羊、肉牛等畜牧产业,加强镇巴腊肉地标产品保护与开发,推进魔芋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蚕桑、小杂果、青花椒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两品一标”等优质农产品,提升区域农产品安全管控水平,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大力发展循环工业。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围绕产业链,布局服务链,打造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有序盘活绿色产业园闲置资产,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和建材工业园建设,引进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较高的企业落地生产,园区产值达到规上工业产值的60%以上。稳步推动简池煤矿、县煤矿复产达效,支持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扩能提效,保障动物医药制造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生产见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32%、23%以上。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实施200兆瓦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启动新一轮页岩气勘探开发,建设一批参数井、水平开发井和LNG液化站,完成页岩气产业园规划编制。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天坑群地质遗迹、乡村特色旅游、红色教育基地等规划。优先发展景区旅游,提升草坝3A景区品质,加大渔渡4A景区创建力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兴隆“云居镇巴•茶栖小镇”农旅融合项目,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补齐补强要素短板,规划建设县城四星级酒店,支持打造5至10户精品农家乐,适度发展特色高端民宿;挖掘镇巴土菜文化,在西安、汉中、县城建设一批体验店和网红店;提升旅游商品多样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打造以非遗创意工坊为特色的文创产业。建立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助推旅游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大力促进城乡消费。推进服务业倍增行动,建设县城中央商务区和城北商贸圈,打造康养、夜市、美食等特色街区,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重点、乡村为基础的商业配套体系,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启动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强县级物流快递分拣中心和19个镇级物流配送站建设,加快快递物流企业“退城入园”,实现统仓共配。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线上教育、智慧养老等服务业,在扩大消费中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坚持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动能释放新局面。

突破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重点推进县域产业大数据统计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助推政府量化决策。建设茶叶、中药材、腊肉产业大数据统计监测服务平台,整合县域“外循环”需求信息和“内循环”供给信息,组建专业统计分析队伍,对产业内外循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判;提升改造政府决策数字化系统,接入产业大数据统计监测服务平台,政府数据化决策达到80%以上,有效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产业经营风险,推动实现产业内部供给与外部需求动态均衡。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园区改革,构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实行“区镇分设”,更好聚焦园区管理和投资服务等主责主业;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服务进园区,强化硬件保障和精准招商,不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改革,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主导产业、链上企业集中。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探索建立自然资源有偿利用、生态配额交易制度和林业碳汇资源价值实现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支持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谋划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好用好科研平台,构建“星创天地+产学研基地+孵化器+产业园”创新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市级科技示范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

创新金融服务。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担保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加速作用,通过政府出资、与商业银行合作等方式,设立政府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为主导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融资担保,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信用,缓解企业季节性流动困境,适度扩大社会流动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主动性。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行“中心之外无审批”,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效、减费用。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落细落实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等服务。深化“一业一证”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机制。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落实政企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坚持建管并举,奋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

高点定位建设县城。加快修订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修建性详规,严格规划执行与管控。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4111”项目50个、完成投资4.5亿元,建设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片区,积极创建县城建设示范县。建成投用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改造PPP项目,新增城区停车泊位1000个左右,完成天然气入户2000户。启动建设城北快速通道及民歌广场至枫谷桥、巴山广场至水韵广场人行栈道,改造民歌广场,拓宽苗乡广场周边道路,提升鹿子坝片区基础设施,建设4条特色街区和2条精品道路,逐步完善县城生态绿道和绿色休憩空间,让县城更加宜居、群众更加舒心。

科学精细管理县城。推行网格化管理,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体系,规范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逐步破解“停车难”等百姓关注的难点问题。推进城管、交警、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依法整治“三占”“十乱”问题,集中治理县城出入口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加强“三无”小区物业和配套设施管理,健全“社区+业主委员会+卫生责任单位”模式,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净化、绿化、美化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审,全面准备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完成重点镇、重点村规划编制。以村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持续建设宜居乡村。着力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下功夫打造兴隆、碾子、黎坝、长岭等示范镇和九阵坝村等示范村,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百千”行动,抓好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推动片区垃圾焚烧厂和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精心打造1个市级优秀镇、10个市级示范村和168个环境整治示范村;加强乡村绿化,完成营造林7.3万亩,义务植树70万株。

(六)坚持守护生态,奋力开创美丽镇巴新局面。

加强生态保护。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细落实“林(山)长制”“河(湖)长制”,持续推进“五乱”问题整治,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硫铁矿及尾矿库综合治理。强化巴山生态修复,加强天然林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松材线虫病防治。

狠抓环境治理。落实治污降霾措施,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禁燃禁放及移动污染源治理力度,确保县城空气质量持续优良。推进“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行动,建设鱼洞河防洪工程,实施长滩河、楮河流域治理,完成罗家河、杨家河环境整治。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原则,规范砂石资源开采。加强土壤治理与修复,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汽修行业废物管控和生活垃圾分类。

推进绿色发展。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从严审批污染物排放,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推进园区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大力创建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加强节能降耗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标。

(七)坚持以人为本,奋力开创民生保障新局面。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办好日间照料中心,发展慈善、养老、助残等福利事业,筑牢社会保障网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成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扩建。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进药品、耗材常态化集中带量采购,依法打击骗保行为。落实全面三孩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建立齐抓共管联动机制,保障“菜篮子”供应,强化粮油肉菜等民生物资储备和投放,多措并举稳定物价。

提升优质教育水平。落实“学研在汉中”十大行动,提升改造中小学校79所,全县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优质均衡县标准。建成镇巴中学宿舍楼、餐厅楼和职业中学运动场,创建省级高水平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完成班城小学改建,新建鹿子坝等4所幼儿园,新增城区小学学位1200个、幼儿园学位300个。严格实施“双减”政策,深入探索集团化、联盟体办学模式,加快推进“新高考”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健康镇巴行动和健康细胞示范建设,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争创国家健康促进县和中医工作先进县。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逐步建设县级医院重点专科、特色中医等优势学科,打造6个区域中心卫生院,提升镇村医疗服务水平。办好县中医院康养中心,推进养老公寓和精神病康复医院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医养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举办镇巴县第十届运动会。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管好用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抓好精品文艺创作、文化惠民演出和“月月喜相逢”等群众文化活动,推进镇巴民歌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验。保护传承汉文化和非遗文化,出版《镇巴民歌曲谱卷》《镇巴民歌红色歌谣》。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作用,讲好讲活镇巴故事。

(八)坚持底线思维,奋力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落实“四方责任”和“三标”“三书”“四制”“四早”要求,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持续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精准严格管控,提升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县医院感染性疾病综合楼,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全力守住安全底线。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排查治理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指挥平台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启动实施避险安居搬迁工程,加快危旧土坯房“清零”。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监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力推进社会治理。深化“八五”普法,推进“1+4”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格局。持续开展“进、知、解”活动,全面排查化解矛盾,抓好积案化解、重复信访治理及重要节点信访,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创建“无欠薪县”。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新型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建设平安镇巴。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监测处置,抓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开展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县政府将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永葆忠诚讲政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始终,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执行到位,真正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镇巴群众谋幸福的实际行动上。

(二)牢记宗旨严用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全力以赴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勤政务实勇担当。主动对标先进县区,敢于同强者比、快者赛,以实干开路、向实处着力,全力推动政府工作争上游、创一流。牢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干字当先,说干就干,该办的事“事不过夜”办、难办的事攻坚克难办,确保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每月有新变化、每年有新成果。完善重大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机制,确保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让实干担当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四)全面从严治党优作风。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大力支持纪委监委开展监督和审查调查巡查,严惩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树立“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县委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镇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用语说明

   

“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五大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五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4+X”产业: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4111”:指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即改造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人行道;拆除违章建筑;打通断头路;架空线缆落地规整。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进、知、解”: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

“双高双普”: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

“一县一策”:每个县区因地制宜抓项目、强产业,错位发展、板块联动,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个在汉中”:学研在汉中、医养在汉中、旅居在汉中、兴业在汉中。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个扎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来陕考察对陕西提出的“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五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来陕考察对陕西提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

  “345”服务业体系: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电子商务、康养旅居、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四大特色产业,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体育休闲五大新兴产业。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四好”农村路: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十百千”: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一网通办”: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

“一业一证”: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PPP”项目: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依法进行的合作项目。

“三占”“十乱”:“三占”指占道经营、占道作业、占道停车;“十乱”指乱摆摊、乱搭建、乱堆放、乱挂晒、乱贴乱画、乱停放、乱吐乱扔、乱排放、乱倾乱倒、乱开挖。

“三无”: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五乱”: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

“5+1”治水行动: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和智慧治水行动。

“三留守”: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

“三标”:指全员核酸检测三标,即目标、指标、坐标。

“三书”:承诺书、责任书、告知书。

“四制”:登记、告知、报备、管控“四项制度”。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4”基层治理体系: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

“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图解: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